国际科学理事会(ISC)数据委员会CODATA2019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9月19日至20日,国际数据委员会(CODATA)2019年学术大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以“迈向下一代数据驱动的科学:政策、实践与平台”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由CODATA以及CODATA中委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共同承办。
大会开幕式由CODATA中委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主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树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苏靖、中国科协国际部副部长王庆林、国际数据委员会主席Barend Mons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树深指出,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革命,科学数据的丰富度、关联性与开放性,将成为21世纪驱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继“观察实验”、“理论分析”、“计算模拟”之后,“大数据驱动科学发现”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范式。苏靖指出,科学数据是信息时代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科技资源,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关键要素,以及驱动科学发现与决策支持的新型基础设施。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上推动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王庆林指出,大数据与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数据驱动科研创新模式的发展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更对国际科技界开放包容的合作创新模式提出了新要求。Barend Mons表示,在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海量且多样化的科学数据不断产生,机器智能化处理和使用数据的能力亟待提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李树深作开幕式致辞
廖方宇主持开幕式
中国科学院郭华东院士,CODATA执委、英国公共卫生机构研究院Virginia Murray教授、UNESCO科学政策和能力部门主任Peggy Efua Oti-Boateng以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教授、ISC全球城市健康与人类全球项目执行主任Franz W. Gatzweiler等作大会报告。会议共设置三十六个并行分会,交流形式灵活,包括口头报告、闪电演讲和海报等。会议从不同视角出发,分享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在数据开放政策、数据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数据驱动科学发现的最佳实践等方面的经验,深度剖析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高效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增强学术共同体在科学数据管理与分析应用方面的能力。
作为大会边会,“开放科学数据的政策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于9月17至18日召开。研讨会立足中国《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实施一年有余的现实基础,邀请国内外相关国际组织、著名科学数据中心、多学科领域科学数据专家致力于探讨开放科学数据的经验和教训,并围绕对地观测、基因组学、天文科学、地球科学等数据密集型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探讨。
中国科学院作为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历来重视科学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启动了科学数据库建设项目,并从“十五”开始通过中科院信息化发展专项得以全面提升科学数据资源高效汇聚、集成管理和深度应用服务。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野外台站监测网络、大型观测实验平台等为代表的空天地海立体化的科学数据生产网络,并打造出以“中国科技云”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可为EB级科学数据传输、存储、分析处理提供一体化云服务,可开放共享的数据量已达到数十PB;在物质科学、天文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生态系统、地球环境等领域重点部署了一批科学数据应用平台,在重大科学发现及决策支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悉,共有来自六大洲、四十五个国家及区域的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凝聚科学数据研究共识,在更广范围内巩固和加强了我国科学数据管理与国际有效合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相关国家及区域开放科学数据的进一步建设与实践,提供了一次思想碰撞和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