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ience应用推进总体组参加2014年环青海湖资源综合监测
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牵头,网络中心e-Science应用推进总体组参与的环青海湖资源综合监测(以下简称综合监测)活动于2014年7月25日到8月4日圆满完成。
综合监测始于2007年,每年七、八月份进行。本次监测是针对青海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植被类型及分布、湿地类型及分布、土地利用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的综合监测,目的是通过监测掌握了解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分布、生态环境动态及状况,为科研和保护提供数据基础。
本次综合监测团队由青海保护区管理局与网络中心e-Science应用推进总体组员工和学生共14人组成,分为水鸟监测组、植被监测组、普氏原羚监测组和湿地与土地利用监测组四个组。
水鸟监测是对环湖23个地点的水鸟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和栖息地进行监测;对夏候鸟集中繁殖地鸬鹚岛、蛋岛、“新沙尖”、海心山岛、三块石岛的巢区面积、巢区数量进行监测;对猛禽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了监测;并重点对黑颈鹤的数量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监测。
植被监测是对环湖的38个固定样地进行了监测,主要测定样地内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密度、盖度等多项指标,对普氏原羚分布样地的产草量、可食性牧草、毒杂草作出分析。样地指示性植物标本采集,通过地面监测与遥感信息相结合对环湖地区植被类型分布范围做出测定。
普氏原羚监测是对环湖13个区域的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种群结构进行了监测,并对影响普氏原羚生活的网围栏、水源、居民点等信息进行了定点确定。
湿地、土地利用监测主要结合遥感影像信息对环湖湿地、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监测,并进行地面定点验证和专题图的制作。
本次综合监测不仅圆满完成了一年一度环湖资源联合监测和数据采集工作,而且让员工和学生亲身参与野外的监测工作,可以更好的理解野外监测工作的流程,有助于为将来青海湖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上线和数据入库打下基础。
为了再现和记录青海湖多年来的科研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启动了高清纪实外宣片《青色的海》项目,网络中心科普教育中心团队在今年的综合监测开始之际也踏上了纪录片《青色的海》拍摄旅程,一路追随,记录科研团队工作的点点滴滴。(撰稿人:郝美玉)
植被监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