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构建网络化科学传播体系,助力高端前沿资源科普化
5月14日是第十二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中科院一直通过形式多样、贴近公众和参与性强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中科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科院立足自身科研科技资源优势开展科学传播,让公众走进科学,传播科学知识,并且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和创新科学传播服务,促进高端前沿资源科普化。
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中科院信息化建设专项设立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项目,秉承“发布、传播、分享、交流、服务”的宗旨,构建了满足信息发布、科学普及、学术交流需求的网络化科学传播体系,使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科学家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便捷的平台和渠道,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为中科院树立了科学传播的品牌影响力。
一、需求驱动,网络化科学传播能力显著提升
围绕科学传播工作需求,中国科学院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整合了信息发布、科学普及、学术交流三方面的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科学传播云基础服务环境和平台,研发和建设了28款应用工具,有力支持了中科院院内各机构和个人用户自主创作科普内容,集成了近150万个页面、78.4万张图片、3126个科普视频、363个专题,形成了以中科院网站主站、中国科普博览网和科学网为龙头,各研究所官方网站、科普栏目和学科领域科普网站以及科研工作者个人博客为基础的信息发布、科学普及和学术交流三位一体的科学传播体系。
“信息发布”平台支撑了中科院网站群的建设,服务于中科院140个研究所的近1000个站点的运营,增强中科院网站群资源服务能力。“信息发布”平台构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网络化信息发布与互动平台,促进新媒体应用,构建“网上中科院”提供支撑与服务建设。“信息发布”平台聚合全院网上公共信息资源,形成宣传科技成就、传播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人才交流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媒体信息发布与互动、多空间信息获取与分享环境。
“学术交流”平台构建了基于云架构技术的服务科学家交流的社会化网络学术交流平台——科学网,目前已成为科研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的首选平台以及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的重要渠道。科学网目前为10万名实名科学家博主提供博客创作、传播和分享服务,是全球华人科学家交流的第一品牌网站,传达科学家的思想,促进了科学家与公众的交流。
“科普云”平台依托中科院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云服务理念和技术,构建泛在融合开放互动的网络化科学传播新媒体服务平台。基于科普云平台构建的门户站中国科普博览,提供泛在的社会化科普编创、分享和交流的科普创作与传播云服务,支撑“科技海”用户创新科普应用与服务,集成中科院特色、高端科普资源,打造有影响力的网络科普精品示范应用,架起“科技海”用户与“公众海”用户便捷交流互动的渠道,提升公众科普体验深度和满意度。
二、锐意创新,探索新媒体技术在科学传播中的应用
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服务不仅立足科技前沿,提升网络化科学传播能力,还积极探索、创新新媒体技术在科学传播中的应用。“十二五”期间,为了顺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基于用户、数据和应用集成的方式,初步实现了新媒体综合管理,支持中科院之声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和电子杂志等多终端发布。
除利用多个终端发布消息外,还围绕中科院前沿科学研究进行创作拍摄,以微视频、纪录片、4D影片等形式,支持研究所最新重大科研成果的可视化传播,如量子霍尔效应、散裂中子源、托卡马克、铁基超导等,通过生动形象的三维动画和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将负责抽象的结构原理具象化,受到了科学家和研究所的一致好评。同时,还探索了“优势合作,打造精品”创作模式,与国新办、上海科技馆等联合创作了纪录片《青色的海》、4D影片《海洋传奇》等,并面向海内外市场推出,不仅扩大了网络化科学传播的范围,而且树立了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在科学影视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海洋传奇》4D影片
为满足科学传播需求,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科学传播环境,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服务还通过立足于科学网的科学家博主资源来开发科学大讲堂和微访谈插件工具,使科研工作者通过微访谈可以在实验室或家里接入微访谈界面,以问答的方式与在线网友就科学问题进行探讨,为科学家参与学术交流和科学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以此形成O2O科学传播与交流的新形式。
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还借鉴TED模式进行探索,创建了“SELF格致论道”公益讲坛,进行演讲式O2O科学传播。自2014年正式组织了“SELF格致论道”6期活动以来,共邀请到30多位演讲精英。通过精英思想的跨界交流,打破领域“围墙”,演讲嘉宾与观众能够与公众进行面对面的跨界交流,在碰撞中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社会效果良好。
SELF科普公益讲坛——跨界精英思想传播
三、交流互动,网络化科学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
经过五年的建设,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服务体系的日均页面访问量(PV)达到719万,较2011年增长了1倍;微博、微信粉丝300多万,注册用户数达200多万。与包括腾讯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在内的50多家主流媒体达成合作,推出作品得到公众认可并取得广泛影响力。
在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事件中,从南方暴雨泛滥、天津危化品爆炸,到火星发现液态水、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再到引力波探测新发现、围棋人机大战、非法疫苗,中国科学院都推出了科学家解读或访谈内容,始终在第一时间发出来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的声音,给公众带来客观科学的解读,发挥了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认可,获得了诸多荣誉。中科院网站群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中科院之声微博获“新浪微博年度影响力奖”;中国科普博览荣获今日头条“最具影响力政务头条号”和“百度知道优秀合作机构”,并被评为“北京市科学传媒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等。
中科院网站主站首页
科学网首页
中国科普博览首页
5年间,中科院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在“十三五”期间,中科院网络化科学传播将针对新的传播需求,应用新的传播手段,继续在科学传播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作为中科院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的牵头单位,将继续发挥中科院信息化支撑和在全院科研团队的天然纽带作用,牢记责任和使命,锐意进取,在科学传播信息化的浪尖,随时准备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撰稿:王闰强、郑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