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拓科技强军新征程——格致论道暨强军科技讲坛走进武警指挥学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新时代,以人工智能、网络信息、数据安全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很多都可能在国家安全和军事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颠覆性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中国军队从未像今天这样,加速向现代化奔跑。
近日,为着眼提升官兵总体国家安全观,开阔投身科技强军的思维视野,中科院格致论道、武警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共同举办“智能启示录”进军营活动,以实际行动持续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
今天的中国和中国军队,都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由“大”到“强”,既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奋进之路,更是一条充满博弈的竞进之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郭华东院士,围绕空间地球大数据与数字地球关系,通过分析对地球观测技术及大数据的发展,探讨空间地球大数据理念,剖析空间地球大数据科学内涵,分析空间地球大数据对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及全球变化发展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地球大数据服务于“一带一路”等经济建设领域的建议。郭华东的宣讲,让全体官兵深刻感受到了大数据对科技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引起了军民融合以及大数据应用于军事斗争实践的深深沉思。
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就要打造更多克敌制胜的大国重器,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北斗三号的成功组网,就是一次漂亮的超车展示,一次大国的实力见证。来自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林宝军副院长,以自己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的身份经历,带领官兵走近北斗卫星和北斗团队。通过讲述北斗三号在建设过程中曾研发的多项关键技术,让全体官兵切身体会到: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导航系统,我们的什么民族尊严、什么国土安全、海洋战略、太空权益等等就不可能有保证,所以说北斗系统,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导航系统,是我们必须强力打造的国之重器。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要追求知识和真理,军事研究要维护安全和谋划打赢。武警指挥学院相虎生副教授从一则故事谈起,解读近两年战争的新模式,从数据到算法、从感知到判断,从理论到实践、从战略到战术,以风趣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为官兵阐述了智能化战争的新模式、新特点、新观点,启发大家积极研战教战学战谋战,为适应强敌背景下带有智能化战争特点信息化战争模式早做准备,积极探讨智能化战争新方式、新理论、新机理。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内容造假、非法违规内容生成和制作变得简单便捷,给网络内容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但同时,基于AI的智能审核技术也大大降低了人工审核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内容审核的精度和效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李兵指出,智能审核技术还不是万能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审核不可能被机器智能审核完全替代,两者协同工作将是内容审核的常态。智能审核与人工审核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时代在变、科技在变、战争在变,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打造智能化军事体系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王恩德介绍了如何利用光学测量和成象原理,测量、记录目标的运动轨迹、姿态、运动中发生的事件,以及目标的红外辐射和视觉(可见光)特征。并说明这可以用来获取被测目标在空间随时间变化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数据,是对航天器、武器系统进行鉴定的改进设计,以及编制武器射表的重要依据。王研究员的宣讲,如同燎原之火,燃起了官兵的思辨,如何将技术运用到实战的种种问题,在交流中展望远方。
卫星导航定位在社会生活和军事领域的作用日益显著,从日常的定位到军事的精确制导均离不开导航。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领域和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其抗干扰技术也成为相关研究和应用的焦点。河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冯冀宁,为官兵介绍了典型抗干扰技术的应用,并分析了干扰与抗干扰技术之间的矛盾。为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不断提高我国卫星导航的抗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登高望远,见微知著。从地球科学发现新引擎到夜空中55颗北斗守护国门,从人工智能安全到智能化作战颠覆未来战场,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创新者讲述了智能带给未来世界的启示。论坛谢幕,但学院全体官兵对“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军事革命的思想火焰映照礼堂,引起官兵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响应科技强军的使命召唤,为锻造世界一流军队、打赢未来战争不懈奋斗。(撰稿:葛文潇)